| ||||
近日,杭州市民因扫码领礼物收到近百条骚扰短信的事,在全国引发热议,微博上该事件的阅读量达到百万,上千条留言。在我们身边,类似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在我市区江北西市街、人民广场,江南兰溪街步行街及万达商圈等地,都能见到不少拿着网红气球、发卡等小礼物,并挂着一张微信二维码的年轻人,在四处拉人“微信扫码加好友,免费赠送礼物”。 现场:七八名年轻人邀请路人扫码加好友 “扫码关注我们,可以免费领取礼物。”昨晚,在江南兰溪街步行街,七八名年轻人正三两人一组,热络地邀请路人扫码:他们通过五颜六色的小礼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以此邀请家长扫码加好友;而年轻女士则被几名年轻男孩“盯上”,嘴甜地喊着“美女”“小姐姐”,并试图拦着去路,递上一张印着二维码的卡片…… 记者以路人身份添加了其中两名年轻人的微信,并询问他们加微信的意图。其中一名女孩表示自己是大学生,勤工俭学。记者询问女孩所在公司的情况,女孩却不愿意回答。 而另一名年轻男生则表示,自己是一名创业者,从事瘦身塑形行业。当记者询问其为何要使用这样的方法添加好友时,他表示这是目前最为快捷的吸粉方式,也是微商时代大家比较通用的一种方式。 态度:多数人认为不靠谱,有人曾因此被骚扰 采访中,多数市民表示扫码免费领礼物不靠谱,有三名市民称自己有过贪小便宜被骗的经历。 一名扫码领礼物的妈妈,拿出手机让记者看她刚添加的微信好友,这个微信好友的昵称是“客服3”,没有其他介绍。“客服3”的微信朋友圈显示的是一条直线。这名妈妈当着记者的面,把刚添加的好友拉黑,她说:“领过礼物拉黑即可,没有危险。”另一名带孩子的家长明确表示,她不会参与商家免费送礼物活动。 在万达电影院门口,记者随机采访了六名等待看电影的市民。他们认为,这样的活动会导致个人信息泄露。一名男性市民告诉记者,他曾因帮朋友扫码而收到大量的垃圾短信和骚扰电话。 提醒:个人信息远比小礼物“值钱”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不少通过微信增加用户的公司已经开始专门培养兼职销售人员通过免费送礼物添加好友,让员工手持手机,通过赠送廉价小礼物把微信加满。 记者了解到,商家扫码送礼物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商家为了宣传产品,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是员工为了完成任务,在街边送礼物诱惑大家扫码;三是为了获得个人信息,方便今后电话营销或者微信营销;四是骗子在你的手机里面植入木马病毒。 网络安全专家建议,无论是商家活动还是其他,建议大家都不要轻易扫取不明来历的二维码,也不要轻易点击短信发来的下载链接。在互联网信息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不要因为贪图小便宜,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