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3.15 在这个全民打假的日子里,各类官方的、个人的鉴假教程层出不穷,假化妆品、假电子产品、假酒等等等等,都逃不出被扒的命运,让消费者大大涨了见识,也让不少不良商家战战兢兢。 商品有假众所周知,但你是否知道医疗服务也有“假”?特别是在医疗美容越来越火爆的今天,低投入、高收益,吸引了一批谋求暴利的不良商家和个人,不慎踩坑的爱美人士不仅达不到变美的目的,更有可能危害身体健康、安全。 2020年,金华市通过主动监测、投诉举报等方式发现包括非法医疗美容在内的无证行医225起,罚没款334.57万元,没收涉案器械和药品货值200余万,移送非法行医(含非法医疗美容)涉刑案件(线索)11人次。 值此3.15之际,卫监君给大家整理了一批“假医生、假机构”典型案例,手把手教你识假鉴假。 金东:张某非医师行医案 2019年10月,金东区卫生监督所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金东区某广场写字楼内给顾客注射玻尿酸,并使顾客产生了阻塞溃烂等不良后果。执法人员迅速前往现场核查,后查实:张某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师资格证书,无任何医疗背景,网购药品尝试给自己面部注射后,即开始为顾客开展玻尿酸注射等医疗美容服务。 卫监君:玻尿酸注射是将玻尿酸以填充物的方式注入于真皮皱折凹陷或欲丰润的部位,如嘴唇、脸颊、鼻梁、下巴、疤痕等处,可达到立即性的除皱与改变容貌的效果,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微创治疗项目中的填充物注射。另外目前市场上较为多见的A型肉毒毒素美容注射也属于医疗美容范畴。 东阳:施某光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案及胡某非医师行医案 2020年5月13日,东阳市卫生监督所接到市民投诉称胡某2020年5月12日于某宾馆为其进行了微针导入,导致脸部红肿。随后,卫生执法人员对相关人员及事实进行了调查,查实施某光通过微信朋友圈招徕顾客,雇佣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胡某在某宾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顾客开展电动微针导入靓颜美肌修护产品,查实的非法所得3528元。 卫监君:微针是利用微针滚轮上许多微小的针头刺激肌肤,在短时间内做出超过二十万个微细管道,使活性物质有效深入皮肤,配合使用美白、祛斑、去皱、修复的产品使用,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微创治疗项目中的微针(Microneedle)治疗。 永康:某美容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案及陈某某非医师行医案 2020年11月,永康市卫生监督所根据举报线索,发现某美容馆使用一台标有“RF、OPT”字样的脱毛仪为8名顾客开展OPT脱毛的医疗美容活动,后经核查,该美容馆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且为顾客开展脱毛服务的陈某某未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义乌:某美肤会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案 2020年6月,义乌市卫生监督所通过美团搜索发现位于稠江街道的某美肤会所在售项目有“激光脱毛”。随后,卫生执法人员对该美肤会所进行现场检查,查实该美肤会所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使用激光脱毛机(OPT)为顾客开展激光脱毛服务。 兰溪:某美容美体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开展诊疗活动案 2020年7月,兰溪市卫生监督所在对某美容美体店进行日常监督检查时发现,该店摆放有多功能OPT仪器一台,后经核查,查实该店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为顾客开展脱毛服务。 武义:周某某非医师行医案 2020年9月14日,武义县卫生监督所对某美甲工作室进行了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该美甲工作室经营者周某某利用“360磁光脱毛”仪器为顾客开展脱毛操作。调查查明:周某某于2020年3月3日至3月23日期间未经医师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为顾客操作强脉冲光毛服务。 卫监君:上述4个案例均为脱毛,脱毛方式有激光,也有强脉冲光,分别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微创治疗项目中的激光脱毛和强脉冲光(IPL)脱毛。虽然此类仪器脱毛技术操作相对简单,但仪器脱毛原理不外乎激光或强脉冲光,均属于医疗美容范畴,且操作不当仍然有可能造成红肿、结痂、色素减退、水泡等不良后果。 浦江:余某非医师行医案 2019年7月,浦江县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某小区一奔驰牌商务车内安装有1台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已通电),并可见维生素C注射液、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等药品、器械,车内男子余某在卫生执法人员检查过程中弃车逃逸,后经调查查实余某未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擅自在私家车内为他人开展祛斑等激光治疗。 卫监君:激光祛斑是利用某一特定波长的激光只被相应颜色的色素吸收的原理,让激光穿透病损的皮肤,进入病损部位,并对病损部位的色素进行治疗,属于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微创治疗项目中的激光去除色素性皮损,是医疗美容范畴。 婺城:某门诊部使用非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开展医疗美容服务案 2020年4月,金华市婺城区卫生监督所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某门诊部在医美顾客手术病程记录上签字的医师蒋某某(外科专业执业医师)未取得医疗美容主诊医师资格,经进一步核查,查实该机构使用未经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备案的执业医师蒋某某单独为患者开展医疗美容手术。同时,该门诊部还存在病历文书书写不规范等违法违规行为。 卫监君:看了这个案例,大家应该都明白了吧——开展医疗美容服务不仅需要机构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操作人员还需要是相应专业的医疗美容主诊医师,并不是只要是医师就行。 磐安:陈某某非医师行医案 2019年12月28日,磐安县卫生监督所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市区某民房二楼有行医迹象,经后续调查查明:陈某某未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于2019年7月至12月27日期间,在无血管影像监测的情况下,擅自采用静脉注射鱼肝油酸钠注射液等药物的方法为徐某球等6人治疗静脉曲张。陈某某持有医师资格证书,原为注册的执业医师,但2017年2月9日因医疗事故罪被浙江省义乌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后被磐安县卫生健康局依法注销《医师执业证书》。 卫监君:行医并非简单事,执业资格和执业注册缺一不可,被注销医师执业证书的医师,在再次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前,不得开展诊疗活动。 通过上述案例,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几点避开“假医生、假机构”的要点: 第一 认准正规机构,确认医师资质。医疗活动必须在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相应的诊疗科目)的机构内开展,凡是藏身于美容店、宾馆、住宅、汽车等明显非医疗机构的诊疗活动,往往不合法;同时操作医生的资质也至关重要,即使在正规机构,大家也记得在接受诊疗服务前确认医师资质。 第二 切忌贪小便宜吃大亏。非法行医投入较低,往往会通过低价吸引顾客,所以看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诊疗服务,千万仔细甄别,谨防踩坑。 第三 不要盲目相信各类网络平台。互联网时代,不少商家在美团、抖音等平台上大打广告,顾客往往信以为真,但实际上这些平台注册门槛较低,内容审核不严,不乏一些违法行为,消费者仍需仔细核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