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离暑假还有一个多月,一些家长已开始筹划给孩子报什么样的培训班;而培训机构也已开始招生行动。近期,不少家长接连收到校外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单、电话。 今年,教育部把校外培训监管列入重点工作任务,会同有关部门按照系统治理、标本兼治的工作思路,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大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力度。 4月25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发布消息,该局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开展专项检查,其中跟谁学(最近更名为高途课堂)、学而思、新东方在线、高思四家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因涉嫌价格违法、虚假宣传等行为,被顶格罚款各50万元。 金华市校外培训机构现状如何?有无违法违规现象发生?这是人们关心的问题。上周,记者对此作了调查。 价格虚假宣传 线上线下时有发生 其实,价格虚假宣传不只线上教育公司,线下教育机构同样存在。 目前,金华市市场监管部门正在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价格检查。从目前检查的情况来看,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虚假宣传现象时有发生,需要引起家长注意。 从我省第一季度消费维权投诉情况来看:教育培训类投诉频发。浙江2021年第一季度共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0.4万件,占投诉总量的2.1%。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经营者对培训效果、师资力量、机构资质、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宣传与实际不符;经营者配套设施不全、频繁更换教师、培训课程安排不到位,服务态度欠佳;付款后退费难,经营者收取高额违约金等。 金华市校外培训机构价格虚假宣传与北京市被顶格处罚的4家教育公司性质差不多。这些培训机构对外宣传“原价2160元,优惠后199元”,但2160元在优惠活动前未实际成交过,属于“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价格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四十条第一款、《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七条“经营者违反价格法第十四条规定,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打卡返现” 在线教育投诉热点 受疫情影响,传统线下培训机构被迫迅速将课堂转移到线上平台。不少传统教育企业推出全网免费课程,继续巩固各自的市场占有率。而互联网巨头也纷纷入局,凭借强大的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用户入口争夺战。 “校外培训机构拥抱互联网是大势所趋,但并不能盲目拥抱,而是要搞清楚其中的逻辑。”市九州棋院负责人王老师说,过去两年,经常有互联网中介打电话称可以为棋院带来100名生源。“100名生源对谁都是个不小的诱惑。”王老师说,经过细致观察,他最终看清了里面的套路:中介打着增加生源的旗号,要求线下培训机构免费开设体验课,至于能不能留住生源,则全凭培训机构的教学实力。 “给你带来100名生源”,互联网中介这一宣传手法确实有吸引力,我市不少培训机构与互联网中介公司曾开展过合作。市区一培训机构负责人收到这个信息时,正为招生发愁的他简直有些欣喜若狂,立马开始扩大教学场地,聘请教师,结果却弄得“一地鸡毛”。原来,这里面大部分的学生家长其实是“职业家长”,也就是“托”。这些“职业家长”转战各培训机构,不惜以把自己孩子作为试验品为代价,玩得不亦乐乎。 此外,疫情暴发培养出不少家长愿意花钱买网课这一市场。除了“低价促销”,“打卡××0元学”也是在线教育机构常见的营销手段之一。 “0元买课,打卡满天,学费全额返!”近年来,伴随着在线教育平台的火爆,“打卡0元学”“打卡返现”等营销模式遍地开花。按照该模式,用户先付费购买课程,在一定期限内打卡学习后就可全额返现。 然而,“打卡0元学”已成为在线教育行业的投诉热点。不少消费者反映,按要求完成打卡后申请返现,却无法得到退款。 金华市一名家长给小孩报了在线英语课,每天坚持打卡,打卡完成后发现不是现金返现,而是返网络课程代金券或领取某一门网络课程,这让她感觉自己被“坑”。 为了拥抱互联网,王老师采取的做法是开设免费网课。“像摆棋谱这类教学活动,在网上比较方便。”他说。但是一些学科类教学活动如果搬到网上就有些费力了。 夏女士在我市中小学生作文辅导界颇有名气,“线上作文太难教了。”她说,“作文适合小班教,一边讲,一边现场批改指点。” 由于在线教育行业上手快、门槛低、易操作,从2012年开始,国内在线教育行业市场规模开始“野蛮”式增长,大企业和小作坊同时并跑,导致在线教育资源良莠不齐、泥沙俱下。 监管是今年在线教育的主旋律。广告投放、超前超纲教学、教师资质审查、预收费及价格限定、未成年人保护几大方面相关政策均在收紧。 市教育局职成教处处长唐川介绍,线上教育公司落地金华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备案,并接受与线下教育机构相同的监管。 “收费不超三个月” 有利规范办学现金 流是培训机构最大的优势,只要招到一个学生,一学期学费也收到了。目前,大部分K12(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教育机构大多采用“先收费,再上课”的模式。家长提前交钱,甚至一次性交好几年学费,这样培训机构的现金流得到了保证。 然而,也正因为这种预付费模式,造成该行业诸多乱象。一旦钱被挪用,或者因其他原因造成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机构负责人跑路现象。 去年,东阳市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其创办的加州少儿英语口语培训班也关门歇业。该培训班有220多名学员,尚有总价250多万元的课程没有上完。最后在当地主管部门的努力下得到妥善处理。 在教育整治中,教育部专门为预付费模式出台“收费不得超过三个月的规章制度”。“这一制度虽然是建议性的,但对规范办学机构是一大利好。”王老师说,以九州棋院为例,如果按照年费模式收费会有优惠,如果按照三个月收费,单价会相应提高,总收入也增加。 当然,对于心怀不轨的培训机构来说,这一规定就像是“紧箍咒”,可以有效防范机构跑路。 中消协建议,尽快将预付式消费立法列入计划,通过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加强预收费经营行为治理,做好源头治理,防止后续无休止的消费纠纷。 此前,省教育厅、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曾就校外培训机构资金风险预警工作提出相关意见。据悉,双方将建立“省级统筹、分级管理、部门联动”的校外培训机构资金风险预警协同机制,构建“线索收集—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处置反馈”的一体化监管闭环。 目前,金华市已有1107家校外培训机构开设资金专户,培训机构资金线上监管,破解家长最为担心的交费容易退费难问题。此外,我市数千家培训机构资料已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里面分为“黑名单”“白名单”和“整改中”三个选项。 在此基础上,市教育局还特别成立行风监督组。目前,监督组有120人,监督员来自社会各行业,基本实现24小时全天候行动。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检查校外培训机构6069家次,关停2037家,责令整改2101家,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发展面临拐点 办学理念须转变 “金华市校外培训市场正在走向拐点,做大做强或小而美是今后两个发展方向。”婺城区棋类协会会长江建英近期正在积极与会员企业沟通,商讨如何让婺城区棋类培训机构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她说,针对校外培训市场发展的痛点,协会将加强对会员企业的资源整合,实现强强联合;针对师资力量薄弱问题,协会将以行业团队名义,商讨与职业技术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合作,以及从外地引进高端师资力量等对策。 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自2019年初以来,我市持续深入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以规范办学为目标,形成源头管控、高效管用、多元联动新格局。我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可以说走在全省前列,曾在全国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工作会议上介绍监管经验。 金华市充分肯定校外培训在满足中小学生多元化教育需求、增加教育资源供给、促进教育消费市场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也清醒认识到当前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存在违法违规经营、应试超前教育、逐利性强、风险多发易发等问题。 教育不是做生意。我市从转变办学者教育理念入手,开设校外培训机构负责人轮训班,考核合格颁发金华市校外培训机构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作为校长任职资格参加年审。与校外培训机构签订《金华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自律公约》,同时出台《金华市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条禁令》,规范公办学校教师行为。 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工作是一项关系学生健康成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大事。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让不合规的机构“走”,让优质的机构“留”,让学生和家长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