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平时,家长和幼儿园老师经常会嘱咐孩子:不要吃别人的东西,不要跟别人走,不要跟陌生人讲话等,孩子们答应得很好,可实际情况是孩子很容易被骗。 面对孩子容易上当受骗,家长们该怎么办? 【求助】孩子嘴上说好 可还是挡不住诱惑 家掌通微信群网友“珍惜如你”:幼儿园开展防骗演练活动,演练前一周,我和孩子爸爸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不要吃别人的东西,不要跟别人走等,孩子答应得很好。我们对孩子充满信心,觉得孩子一定不会被骗走。可活动开始不到3分钟,中大班有些班级大多数孩子“被骗”。这个情况真的挺让人担心,幼儿园的孩子该如何防范?作为家长又能够做些什么来保护他们? 家掌通微信群网友“陆百列”:我的孩子是一个自来熟,无论跟谁都能说上几句话,这一点我真不知道是优点还是缺点。在外面看着孩子和其他大人小孩讲话,总担心他被骗,常常教育他不要和陌生人做过多交流。针对低龄段的孩子,该如何防止被骗? 【支招】尽早教会孩子牢记重要信息 网友“快叫我虾米姐姐”:女儿会讲话后,我就教她背诵爸爸妈妈的姓名、单位、电话号码以及家庭地址,教她辨认警察、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员。同时经常教孩子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带路、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网友“军令为”:我的方法是陪她看类似绘本,或者睡前讲故事时,给她讲防拐防骗的童话故事,并让孩子牢牢记住一些防骗常识,例如不和陌生人说话、不给陌生人开门等。孩子还小,虽然不是特别明白,但是记忆力很强。 【解惑】家长要做到四点 导师名片:胡瑟春,今日嘉园幼儿园幼教一级教师。金华开发区优秀教师,曾获教学评比二等奖,家庭教育指导师。30年来一直从事热爱的幼教事业,以“为孩子一生成长打好基础”为己任,给孩子和家长正确、科学的引导,让孩子们健康成长。 “孩子们受骗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托小班孩子对食物的诱惑抵制力弱,一根棒棒糖就跟别人走了,中大班孩子对玩具的诱惑抵制力弱,答应买玩具就骗走了;第二,托小班对老师的依赖较强,骗子说帮孩子去找老师,孩子们就跟去了;第三,从众心理导致部分中大班孩子心里知道不能去,结果边说‘不能去’边跟着同伴走了。”针对孩子受骗的三种原因,胡瑟春给家长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是使用安全教育绘本。家长带领孩子一起,随着故事发展,感受人物特点、心情变化、解决方法等。例如绘本《汤姆走丢了》,汤姆跟着妈妈逛商场时,不小心走丢了,心里害怕极了,他想起爸爸的话“千万不要走出商场,要找收银员阿姨”,最后在商场保安等帮助下找到了妈妈。通过绘本阅读,既帮助幼儿掌握走丢时的解决方法,感受走丢时害怕紧张的心情,同时让幼儿树立安全意识。关于安全方面的绘本有很多,比如《爸爸去哪了》《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 二是学会向安全的人求助。很多时候“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吃陌生人的东西”的教育过于单一。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会走向另一个极端,让孩子理解为“不能跟任何人说话”。其实,真遇到困难的时候,孩子往往需要向身边的陌生人求助,如独自上学路上被大孩子欺负等。这时家长得教孩子,什么样的陌生人值得信任,警察是最常见的“安全的陌生人”,公共场所的工作人员比较值得信任,如商场的售货员、门口的保安等。平时,家长可以教孩子认识“安全的陌生人”,如和孩子走在路上看到交警,可以告诉他:“那个穿着警服、指挥交通的叔叔是交警。万一以后你出门迷路,或是遇到困难,可以请叔叔帮助找爸爸妈妈。”家长要注意一个原则,虽然这些工作人员的着装容易识别,但是要向孩子强调,一定要在他们上班的地点去求助。如果在偏僻的地方,就算有穿着制服的人,也不能完全信任。 三是增加延迟满足的教育。“不是我的东西我不要,不是我的食物我不吃”。孩子们吃的东西、玩的东西应该是应有尽有,可为什么一根棒棒糖、一个小玩具就能骗走?究其原因,孩子对自己和他人物品界限不强,有些孩子看见别人好吃的、好玩的,一哭、一发脾气,大人就会说“我们去买”“给一点他吃吃”。对孩子而言,只要我想要都可以马上得到,根本没有延迟满足的锻炼机会,以及别人的东西我不能要的界限,轻易就能获得自己需要或者只是暂时想要的东西。 针对这一点,家长平时要让孩子认识自己的和他人的物品,强调界限感,别人的东西我不要,实在想要可以跟爸爸妈妈说,或者赚取零花钱来购买,用自己的能力去满足需求,久而久之,自律意识增强,不会轻易被骗。 四是开展安全教育演练。家长和老师可以经常对孩子们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危险发生时自救的方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让孩子知道危险不可怕,保持冷静的头脑,跟骗子斗智斗勇,寻找合适的机会进行自我保护。要想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家长需要给孩子一些清晰简单的规则,如大声说“不”,坚决离开,告诉爸爸妈妈。这些规则要进行预演,这样孩子更容易发现危险,碰到危险更容易执行。如假装陌生人给糖吃,让孩子练习坚决说“不”,并且立即去找家长。因孩子年龄还小,举一反三能力不强,家长还可变换以下场景练习,比如陌生人问路、陌生人敲门、陌生人带去找爸爸妈妈等。多样化的场景提高孩子的判断能力,细化危险场景,更容易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