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提示】暑假安全攻略:让孩子远离伤害


发布日期:2021-07-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金华晚报


每年暑假,因溺水、烧烫伤、中暑、猫狗伤、异物卡喉等意外伤害来到医院就诊的儿童都会增多。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师傅庆洋提醒,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应及时正确识别,尽早给予正确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溺水】

隐藏的溺水危险不止在河边。资料显示,1~4岁儿童的溺水高危地点主要为脸盆、浴盆、浴缸和室内水缸。若发现孩子溺水,应赶紧救出并查看意识是否清楚,若神志清楚,可先将孩子右侧卧位,擦干身体,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必要时采取保暖措施,在等待过程中严密监护孩子情况。

如果孩子意识不清,除需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外,还应评估孩子的呼吸、脉搏是否消失,如果呼吸、脉搏消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溺水的心肺复苏过程中,每次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时,应检查口咽部是否有容易取出的异物,如有,应立即予以取出。

傅庆洋提醒,家有低龄儿童的家长要尤其注意,对于小婴儿而言,只要5厘米深的水即可发生溺水,因此在家中用浴盆给孩子洗澡时,要谨防孩子滑入水中;家中的水桶、水缸也要加盖盖子,谨防孩子不慎跌入。

【烧烫伤】

儿童是烧烫伤的高危人群,夏季由于衣着单薄,皮肤暴露较多,烧烫伤也是暑期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致伤原因包括热粥、热油锅、热水瓶、热洗澡水等。

烧烫伤处理五大原则,冲:以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半小时,时间越早越好。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用剪刀剪开衣物,千万不要强行撕脱。泡:在5~20℃的清水中浸泡烫伤处30分钟。盖:如有条件,用干净或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处,并加以冷敷固定。送:送至可治疗烧伤的正规医院。

傅庆洋提醒,在冲洗伤口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冰水或冰块,避免造成孩子低体温甚至休克。同时,千万不要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灰、蜂蜜等,会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也会影响医生判断、妨碍清创。

【宠物咬伤抓伤】

很多孩子天性喜爱小动物,喜欢挑逗或者与家中宠物玩,夏季皮肤裸露在外比较多,容易出现被宠物或者流浪狗咬伤的情况。夏天天热,猫狗情绪不稳,容易被激怒,因此,养宠物的家庭,也多加注意。

傅庆洋提醒,只要是被“疯狗”咬伤或怀疑被“疯狗”咬伤,即使没有出血或开放伤口,也应积极防治狂犬病处理。被咬伤后2小时内,尽快20%的肥皂水以及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并在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及时前往医院伤门诊就诊,尽早注射狂犬疫苗。

【异物卡喉】

“异物卡喉也是急诊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常见于儿童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容易使孩子发生气管堵塞的食物主要有果冻、花生酱、坚果类、鱼刺、玩具小零件等等。”

傅庆洋说,由于孩子好奇又缺乏安全意识,吞下的东西五花八门,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学习并学会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将为孩子赢得宝贵机会。

如果患儿表现为完全气道梗阻(不能说话或咳嗽),立即对婴儿(<1岁)进行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对年长儿(>1岁)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

【中暑】

家中可常备防暑药品,家长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带孩子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环境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头晕、动作迟缓、胸闷、大汗、口渴等中暑征兆。此外,夏天车内的温度非常高,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婴幼儿一个人留在车内。

避免意外伤害,预防先行。专家提醒,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远离危险雷区,在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在意外来临时才能正确操作。



【风险提示】暑假安全攻略:让孩子远离伤害


发布日期:2021-07-14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金华晚报


每年暑假,因溺水、烧烫伤、中暑、猫狗伤、异物卡喉等意外伤害来到医院就诊的儿童都会增多。义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医师傅庆洋提醒,在加强预防的同时,家长及监护人也要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和技能。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应及时正确识别,尽早给予正确处理,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溺水】

隐藏的溺水危险不止在河边。资料显示,1~4岁儿童的溺水高危地点主要为脸盆、浴盆、浴缸和室内水缸。若发现孩子溺水,应赶紧救出并查看意识是否清楚,若神志清楚,可先将孩子右侧卧位,擦干身体,拨打急救电话等待专业人员,必要时采取保暖措施,在等待过程中严密监护孩子情况。

如果孩子意识不清,除需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外,还应评估孩子的呼吸、脉搏是否消失,如果呼吸、脉搏消失,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需要注意的是,溺水的心肺复苏过程中,每次开放气道、人工呼吸时,应检查口咽部是否有容易取出的异物,如有,应立即予以取出。

傅庆洋提醒,家有低龄儿童的家长要尤其注意,对于小婴儿而言,只要5厘米深的水即可发生溺水,因此在家中用浴盆给孩子洗澡时,要谨防孩子滑入水中;家中的水桶、水缸也要加盖盖子,谨防孩子不慎跌入。

【烧烫伤】

儿童是烧烫伤的高危人群,夏季由于衣着单薄,皮肤暴露较多,烧烫伤也是暑期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致伤原因包括热粥、热油锅、热水瓶、热洗澡水等。

烧烫伤处理五大原则,冲:以流动的冷水冲洗伤口半小时,时间越早越好。脱:充分泡湿后再小心除去衣物,用剪刀剪开衣物,千万不要强行撕脱。泡:在5~20℃的清水中浸泡烫伤处30分钟。盖:如有条件,用干净或无菌纱布覆盖在伤处,并加以冷敷固定。送:送至可治疗烧伤的正规医院。

傅庆洋提醒,在冲洗伤口的过程中,不要使用冰水或冰块,避免造成孩子低体温甚至休克。同时,千万不要在创面上涂抹牙膏、酱油、灰、蜂蜜等,会增加创面污染的机会,也会影响医生判断、妨碍清创。

【宠物咬伤抓伤】

很多孩子天性喜爱小动物,喜欢挑逗或者与家中宠物玩,夏季皮肤裸露在外比较多,容易出现被宠物或者流浪狗咬伤的情况。夏天天热,猫狗情绪不稳,容易被激怒,因此,养宠物的家庭,也多加注意。

傅庆洋提醒,只要是被“疯狗”咬伤或怀疑被“疯狗”咬伤,即使没有出血或开放伤口,也应积极防治狂犬病处理。被咬伤后2小时内,尽快20%的肥皂水以及大量清水冲洗伤口;并在被咬伤后的24小时内及时前往医院伤门诊就诊,尽早注射狂犬疫苗。

【异物卡喉】

“异物卡喉也是急诊最常见的意外伤害类型之一,常见于儿童进食或口含异物时嬉笑、打闹或啼哭。容易使孩子发生气管堵塞的食物主要有果冻、花生酱、坚果类、鱼刺、玩具小零件等等。”

傅庆洋说,由于孩子好奇又缺乏安全意识,吞下的东西五花八门,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学习并学会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将为孩子赢得宝贵机会。

如果患儿表现为完全气道梗阻(不能说话或咳嗽),立即对婴儿(<1岁)进行背部拍击和胸部冲击,对年长儿(>1岁)可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

【中暑】

家中可常备防暑药品,家长尽量避免高温时段带孩子外出,外出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及时补充水分。在高温环境中要随时关注孩子的情况,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头晕、动作迟缓、胸闷、大汗、口渴等中暑征兆。此外,夏天车内的温度非常高,任何时候都不要把婴幼儿一个人留在车内。

避免意外伤害,预防先行。专家提醒,家长首先要让孩子远离危险雷区,在对孩子加强安全教育的同时,也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在意外来临时才能正确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