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暑假时光已经进入末尾,记者注意到,有不少新型骗局专门针对学生团体,值得注意。即将开学,同学们的防骗意识也要提高。 诈骗团伙盯上儿童电话手表 儿童电话手表现在已是不少小学生的标配,但近期针对儿童电话手表的诈骗愈演愈烈。 8月2日上午,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城区某场馆内,刘某、石某二人以借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借走一名小学生的电话手表,趁其不备将手表内的电话卡盗走。随后,刘某、石某二人将所盗取的电话卡转手卖给他人,换取200元现金。当晚8时许,刘某、石某两名盗窃嫌疑人被抓获。 7月3日,湖北省咸宁市温泉公安分局一号桥派出所接到一名学生家长报警,反映其正在读小学的女儿于6月底被一名陌生男子以借用电话手表打电话为由,替换走电话手表内的手机卡。7月4日,一号桥派出所民警在某酒店内抓获两名涉诈人员。 经讯问,二人交代,6月26日起就在温泉某小学门口从多名学生手中骗走累计4张电话卡,并利用骗来的电话卡冒充物流客服拨打诈骗电话,目前已非法获利4000余元。 据介绍,作为一种具有通话、定位和互动功能的便携式设备,电话手表可以满足家长随时与孩子联系的需要,深受家长和孩子的青睐。在此类诈骗活动中,不法分子首先会以手机欠费或丢失为由接近孩子,然后提出借用孩子的电话手表。一旦不法分子拿到电话手表,就会伺机窃取其中的电话卡,或是换上一张废卡,然后利用窃取的电话卡实施电信诈骗。生活中,多数儿童电话手表使用的都是家长的副卡,在不法分子实施电信诈骗之后,不仅副卡会被运营商封停,主卡也会受到连累,从而给家长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涉及“明星”,多名学生中招 嘉兴海宁许村13岁的小李(化姓)小学刚毕业。8月15日中午,她在家里刷短视频时突然收到一条私信:“快扫码进群,给时代少年团宋亚轩打call!” 听到是为偶像打call,小李毫不犹豫扫码进群。然而没过多久,群里突然出现一名“张警官”,说有人泄露艺人隐私,群里所有人都得配合调查,否则将直接联系监护人缴纳罚款2万元。 小李一直提心吊胆,到了晚上,终于收到“张警官”的回复。对方指示她加律师QQ,好好配合才能洗清嫌疑。小李随后加上了“赵律师”QQ,对方打来视频电话,让小李想办法拿来妈妈的手机,打开支付宝给他看看里面的余额。对面又发来一个收款码,让小李将支付宝里所有余额都转过去,并称这笔钱之后将原路退回。 小李将母亲支付宝内的35万元全转给对方后,“赵律师”又让小李在某购物平台买了一台8000多元的手机,寄到对方指定的地点,并称这笔钱也会退回。 为了清洗自己的嫌疑,小李对其言听计从。天亮之后,妈妈看到手机的转账记录,才知道女儿被骗了,共计损失358000余元。 以上案例并非个例。据绍兴警方通报,今年8月5日,诸暨市公安局浬浦派出所接到赵女士报案,得知她14岁的女儿被“明星周翊然的律师”骗走2万余元。 我市警方表示,近期该类案件高发,受害者多为18岁以下学生群体。据警方介绍,暑期学生群体接触手机、电脑平板的频率增多,也给诈骗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警方提醒:加强对孩子防骗教育 “大人真的有需要,是不会找孩子帮忙的。”面对电话手表诈骗,金华公安提醒,孩子在没有家长或老师的陪伴下,不要随意外借电话手机、电话手表。如电话卡被盗、被抢,应立即联系手机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并及时报警,以防被犯罪分子利用。 暑假期间,还有不少诈骗分子冒充律师、警察、明星等身份,通过QQ、快手、抖音、小红书等网络平台联系学生,以恐吓、威胁等方式要求转账或提供父母的付款码、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进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醒市民,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不添加陌生人为好友,不与陌生网友视频通话,在网络平台收到陌生人信息要及时跟家长沟通;家长也要保护好银行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开学以后,学生和家长也一定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 切勿相信网络平台陌生人信息:“添加明星QQ号”“你有犯罪嫌疑”“免费发红包”“免费领皮肤”等话术; 2. 切勿与陌生人视频通话和屏幕共享; 3. 当遇到威胁或恐吓,应第一时间跟父母或老师反馈,寻求帮助; 4.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付款码、银行卡账号、密码、支付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