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80后、90后热衷于集球星卡、英雄卡一样,现在的中小学生也在流行“集卡”。记者了解到,目前最受中小学生欢迎的莫过于大热手游IP“蛋仔”及动画IP“小马宝莉”的卡片。随着一些黄牛炒作、网上直播拆卡等不良引导,不少地方出现了学生沉迷集卡、攀比炫耀、高价购买等不良现象。 记者了解到,多个学校周边的商超、文具店、便利店等场所卡牌生意火热。记者在市区某小学门口的一家文具店探访时发现,在收银台附近的显眼位置,摆满了二三十种包装鲜艳的各式卡牌。“女孩买小马宝莉比较多,男孩买奥特曼多。”有商家表示,不少学生一次购买几盒,花费几十元到数百元不等,经常是同一批孩子一个星期来好几次,念叨着想抽“彩虹卡”。 家长李群(化名)最近很闹心,他在读初一的儿子李晓(化名)正迷上“集卡”,压岁钱、零花钱全部拿去买卡,已花费数千元。还有不少家长向记者反映,孩子无底洞式“集卡”花费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负担,有的孩子还会偷偷拿钱、借钱去买卡,甚至上当受骗,造成金钱损失。 更严重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阵“集卡”热,以免费赠送卡片、低价出售卡片等为诱饵对未成年人实施诈骗。昨天下午,正在享受暑假的初中生奇奇(化名)刷视频时,偶然刷到一名博主称自己即将出国,手上有很多卡片可以免费送给别人,有需要的可以加群聊。 热衷“集卡”的奇奇第一时间加入了群聊。进入群聊后,群管理员表示需要先扫描二维码并支付0.88元,奇奇觉得钱不多,便没多想照做了。支付成功后,她将支付凭证发给群管理员,管理员给了奇奇一个QQ号,称这是博主本人,可以直接向博主要卡。 想着马上能得到心仪卡片的奇奇激动不已,立马加上了博主。谁知,心心念念的卡片没等到,却等到“牢狱之灾”的威胁。屏幕那头的博主打来语音电话,表示奇奇是未成年人无法交易,需要解除之前的交易转账,否则家长就要“坐牢”,并发来一段“公安局内部工作视频”。 涉世未深的奇奇被吓出了一身冷汗。“那我该怎么办?”她急切地询问对方。对方让奇奇拿上妈妈的手机,并用自己的手机全程打开视频通话,按要求打开妈妈的支付宝,并在支付宝上进行一系列充值和提现的操作。操作完成后,奇奇将手机还给妈妈,结果1小时内,妈妈的账户出现了多次不明原因转账,金额高达5.3万元。奇奇妈妈发现后,立即来到金东分局孝顺派出所报案。 “当前很多不法分子以青少年感兴趣的动漫周边、游戏、明星等为名发布引流广告,利用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法律知识欠缺以及畏惧心理,欺骗或胁迫其以视频通话、屏幕共享等方式,远程‘指导’孩子操作家长手机,配合转账、消费。”办案民警王军凯提醒,家长要加强教育和监护,提高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和信息甄别能力。最关键的是,家长们要“守好”手机支付密码,做好支付安全设置,关闭微信、支付宝等平台的“免密支付”功能,防止孩子未经允许使用家长手机进行转账付款。 | ||||